前言
說到拔智齒,相信許多人都會感到有些害怕,聯想到的是疼痛、腫脹的不舒適感,影響到進食甚至平日的生活作息,甚至還聽說過有人得到可怕的「乾性齒槽炎」,讓人一提到拔智齒就臉色大變。
但其實拔智齒並沒有這麼可怕,只要了解智齒是什麼,評估是否拔除,需要用什麼技術拔除,術後恢復要注意什麼事項,並且好好照顧傷口,大部分的拔智齒傷口都可以在兩週內順利癒合。
只要好好了解智齒的相關知識,相信你就不會再害怕拔智齒這件事情,邁出口腔健康管理的重要一步!
拔智齒前,先了解「智齒」是什麼?
智齒是口腔內最後一顆臼齒,也就是「第三大臼齒」,通常在 16 至 25 歲左右萌出。
每個人可能有0至4顆智齒,但有些人可能完全不長智齒。
智齒的位置較特殊,在口腔的最裡面,大部分人的智齒其實會因空間不足導致埋在牙齦裡面變成阻生齒(無法正常長出)或歪斜生長,這樣就可能會讓智齒產生疼痛、腫脹的不舒適感,甚至擠壓齒列,導致感染而產生蛀牙、牙周病的問題。
並且智齒其實對於現代人來說也不太具備功能性了,因此通常都會建議拔除智齒。

什麼時候需要拔智齒?
如果長出的智齒是正確的位置,並且定期回診,請牙醫確認長出的智齒不會影響到其他牙齒的健康,那麼就可以暫時考慮先不拔智齒。
不過,如果智齒出現以下問題,就可能需要考慮拔智齒:
建議拔智齒情況 1:牙齦反覆疼痛或發炎
智齒萌發空間不足時,牙齦會因為受壓而腫脹、疼痛,甚至可能出現膿腫。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智齒生長初期或部分萌出牙齦的智齒上。
這是因為智齒生長時可能會擠壓到牙齦組織,導致局部炎症或感染。
如果智齒造成牙齦紅腫,明顯的疼痛感,甚至有口腔異味或是吞嚥困難,嚴重時可能進食時也會影響,生長部位的臉有腫起來的情況。
如果你的智齒經常引發這類症狀,即時拔智齒可以避免疼痛的反覆發作,同時降低感染細菌的風險。
建議拔智齒情況 2:難以清潔和刷牙
有些智齒會和鄰牙貼合的比較緊密,刷牙時難以清潔,容易卡住食物殘渣,或是行程牙菌斑、牙結石等,增加蛀牙的風險。
如果智齒因清潔困難而成為「細菌溫床」,建議及早拔除,以維持整體口腔健康。
建議拔智齒情況 3:擠壓鄰牙
如果智齒因空間不足而生長不正時,可能擠壓到鄰近的第二大臼齒,造成牙齒排列變亂或是鄰牙的琺瑯質損傷。
擠壓到鄰牙的智齒容易影響到健康的牙齒,也可能導致日後牙齒矯正或植牙治療變得更加複雜,因此建議要提早處理。
建議拔智齒情況 4:阻生齒問題
智齒因空間不足,可能部分或全部埋在牙齦內,只有一部分的牙肉萌出,變成「阻生齒」,進一步引發牙囊腫或感染。
並且阻生齒可能會壓迫到牙槽神經,可能導致下巴或嘴唇的麻木感。
建議拔智齒情況 5:有產生病變或囊腫
這種情況不一定能夠自己察覺,有時產生囊腫是無症狀的。
牙醫可能會使用 平面X 光檢查或 3D 影像,判斷阻生齒是否會對口腔結構和牙齒健康產生影響,必要時建議直接拔智齒,避免病變影響口腔健康。
可以不拔智齒嗎?不用拔智齒的 3 種狀況!
以下三大條件同時滿足,就可以不用拔智齒!
-
年紀超過35歲
-
智齒完全被骨頭覆蓋(只有牙肉蓋住不算,還是有蛀牙、牙周病風險)
-
智齒目前沒有症狀且 X 光片上沒有病變
以上內容翻譯自口腔顎面外科專科考試指定教科書(Peterson's principle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拔智齒畢竟是口腔內的小手術,再簡單的拔智齒都可能會有風險。因此,智齒一定要拔嗎?其實是一個風險評估的過程。
經統計,如果您的智齒同時滿足上列三大條件(全部都要有滿足哦!),拔智齒會『弊大於利』;相反地,若有任何一條件不滿足,拔智齒對您來說是「利大於弊」,雖然有一些風險,但獲得的效益更大,建議您還是儘早處理哦!
常見的智齒生長方式
1. 正常垂直生長
智齒與其他牙齒排列整齊,能正常萌發並參與咀嚼,通常不需拔除。需注意清潔難度較高,也要定期檢查,確認智齒以及周邊牙齒的健康狀態。
2. 部分萌發(阻生齒)
只有部分的智齒露出牙齦,也就是變成阻生齒,這時候會容易累積食物殘渣,導致牙齦發炎或蛀牙,建議拔除。

圖片說明:智齒自己蛀牙或導致前一顆蛀牙,最糟狀況甚至要拔2顆!
3. 完全埋伏在牙齦或骨骼內
智齒被牙齦或骨骼覆蓋,雖然沒有完全萌出牙齦,但可能引發牙囊腫或壓迫神經,對鄰牙造成潛在威脅,也應儘早去諮詢牙醫拔智齒。

圖片說明:智齒導致囊腫病變
4. 水平或斜向生長
有的智齒會因為顎骨過小,導致長出來是水平或是斜向的,這樣的智齒會擠壓到鄰牙,可能導致牙齒移位、牙根受損及疼痛,是需要拔除的高風險類型。
一定要記得定期看專業牙醫,透過 X 光或 3D 影像檢查更精準判斷智齒的情況。
如果智齒有影響到口腔健康的可能,及早拔除才能避免更多的問題。
拔智齒會痛嗎?術後疼痛多久會好?
拔智齒過程中會施打局部麻醉,因此手術本身並不會感到疼痛。但術後隨著麻醉效果漸漸退掉,術後可能會出現腫脹與疼痛感。
尤其是比較難拔除的水平智齒或是阻生齒,需要切開牙齦甚至分段移除牙齒,因此術後產生的疼痛感可能會比較明顯。
我們會在術後開立止痛藥、消腫藥與抗生素,搭配適當的術後照護,疼痛可在 3 至 5 天內緩解,傷口通常會在兩週內恢復。
如果覺得拔智齒的傷口疼痛,即使是吃了消炎止痛藥後還是難以改善,就建議要立刻回診哦!
有不會痛的拔智齒方式嗎?
其實我們對於拔智齒的恐懼大部分都是因為對於疼痛的過度想像~
現在隨著牙科技術的進步,現在有多種方法可以讓更無痛更舒適的拔智齒。
拔完智齒後的術後恢復,才會是比較辛苦的部分,但我們也有相對應的材料可以填進傷口,讓傷口可以更快更無痛的復原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技術與輔助傷口痊癒的方式:
無痛拔智齒方式 1:局部麻醉,無痛基礎保障
局部麻醉是拔牙過程中最基本的手段,能完全阻隔手術過程中的疼痛感。
醫師會根據牙齒的情況與患者的需求調整麻醉範圍,確保整個過程輕鬆無痛。
無痛拔智齒方式 2:舒眠拔牙,適合容易緊張的患者
對於特別容易緊張,或是有拔牙恐懼症的患者,「舒眠拔牙」也是一個優質選項。
舒眠麻醉可以讓患者像是睡著一樣,在放鬆、睡著的狀態下完成手術,既能保持對外界的感知,又不會感到恐慌或不適,就像是睡一場覺醒來拔智齒手術就結束了。
無痛拔智齒方式 3:微創拔牙,傷口小、恢復快
微創拔牙利用先進的手術器械與技術,盡量將傷口的範圍縮到最小。
用微創拔牙不僅可以減少組織損傷,也有效降低術後的腫脹與疼痛感,大幅縮短恢復時間,讓患者術後感覺更舒適。
無痛拔智齒方式 4:術後傷口填敷料輔助,加速癒合,減輕疼痛
在拔牙後於傷口處填入膠原蛋白或是PRF (血小板纖維蛋白)等敷料,可以有效幫助傷口止血,並促進拔智齒後的空缺傷口更快癒合,減輕術後疼痛不適感。
那麼,膠原蛋白和PRF (血小板纖維蛋白)這兩種特殊敷料是怎麼幫助傷口復原的呢?
如果選擇膠原蛋白敷料,他可以在傷口上面形成一層保護層,阻擋外界的細菌,降低感染風險。
同時呢,膠原蛋白本身具有讓組織修復的能力,因為膠原蛋白是合成皮膚結締組織的蛋白質之一,具結構支撐的效果。
選擇 PRF (血小板纖維蛋白)是先抽取患者自身血液,利用離心機去除紅血球,取得高濃度的血小板血漿與纖維蛋白。當把製作好的 PRF (血小板纖維蛋白)放在拔智齒的傷口,可以刺激細胞分裂與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
至於要選擇哪一種材料,可以依據是否害怕抽血,以及價格方面來做選擇。
我們深知拔智齒的痛苦與恐懼,因此我們引進最先進的設備和微創拔牙技術,輔佐膠原蛋白曹料,讓您可以更快讓拔智齒傷口癒合,降低從手術中到術後治療的疼痛與不適感。
歡迎諮詢 嚴格口腔顎面外科團隊,取得相關的微創拔牙、膠原蛋白&PRF (血小板纖維蛋白)敷料專業諮詢。
無痛拔牙:嚴格牙醫團隊堅持的基本原則
在拔智齒的過程中,患者最在意的便是疼痛與不適感,而我們的專業團隊始終堅持全程無痛拔牙的原則,致力於讓您在舒適的環境中完成手術。
全程無痛,輕鬆拔牙
-
局部麻醉的精準使用:我們的專業技術能確保麻醉效果達到最佳,讓您在手術過程中完全感受不到疼痛。
-
舒眠麻醉選擇:如果您對手術感到極度緊張或不想在過程中感受到任何感覺,可以選擇舒眠麻醉技術。我們的麻醉專家會全程監控,確保安全與舒適,讓您在無知覺的情況下完成拔牙,醒來後手術就已經完成~
術後舒適管理
-
止痛藥物搭配:一般患者在術後服用止痛藥即可有效緩解不適感,我們會提供適合您的止痛方案。
-
降低腫脹與疼痛:我們採用先進的手術技術,盡量減少組織損傷,有效降低術後腫脹與疼痛。
選擇專業醫師是關鍵,拔智齒不再可怕
除了選擇舒眠麻醉與微創手術、特殊敷料外,選擇經驗豐富且專業的牙醫師也能有效降低拔智齒時的疼痛與不適感,因為專業醫師可以根據患者的口腔狀況,建議最適合的手術及術後復原計劃,並減少拔牙過程中的不必要損傷。
有了先進技術的加持,拔智齒已不再是令人望而卻步的醫療項目。透過正確的選擇與術後照護,患者可以輕鬆告別智齒的困擾,迎接更健康的口腔生活。
拔智齒一直是許多人關注的醫療議題,選擇專業的團隊可以減少疼痛、不適感,以及術後併發症的關鍵。
嚴格牙醫擁有多年經驗的專科醫師與尖端設備,專注於提供高效、安全的智齒拔除服務。
術後加速癒合的選擇
若您希望拔牙後傷口能更快癒合、減少疼痛與腫脹,我們提供以下兩種專業敷料選擇,幫助拔智齒傷口復原:
-
膠原蛋白敷料
-
功能:促進組織修復、保護傷口,防止感染。
-
適合:希望加速癒合並減少術後不適的患者。
-
特點:無痛填入傷口,形成保護層,讓傷口自然癒合。
-
-
PRF (血小板纖維蛋白)
-
功能:利用患者自身的血小板與纖維蛋白,促進傷口快速癒合。
-
適合:對癒合速度與效果有較高要求的患者。
-
特點:天然、無排異性,能有效減少術後腫脹並提升癒合質量。
-
拔完智齒該如何進行照護?5 步驟告訴你
1. 保持傷口乾淨,24小時內清潔應避開拔智齒傷口
拔牙後,傷口會形成一個保護性的血塊,血塊的形成對於內部的傷口癒合來說很重要。
在拔牙後的24小時內,盡量不要漱口,不要用手或舌頭碰觸傷口,避免不小心讓血塊移位或者掉落。
如果需要清潔其他牙齒,可以輕輕刷牙,但要避開傷口區域,可以輕輕漱口,但要輕輕搖動水而不是用力的沖刷口腔內部和把水用力吐出嘴巴,這樣可以避免給傷口帶來壓力。
2. 適當冰敷減少腫脹,三天後改熱敷
術後第一天有的人臉頰可能會腫起來,這時可以用冰袋冰敷拔牙處的臉頰,幫助減輕脹痛、疼痛感。
每次冰敷大約在 15 分鐘左右,然後休息 15 分鐘,往復循環,也要注意避免冰敷太久導致臉頰不舒服。
術後第三天開始,可以改用 約40~60°C的熱毛巾或敷袋進行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腫脹消退。
3. 注意飲食選擇(溫和、清淡、不燙)
飲食應該要以溫的、涼的、柔軟、流質、不要太有嚼勁的食物為主,像是:果凍、牛奶或是溫溫的粥。
請不要吃太熱、辣的,或是其他刺激性的食物,在吃東西的時候不要用拔牙的那一側去咀嚼,避免傷口裂開,導致傷口發炎,讓傷口腫起來甚至惡化傷口。
4. 避免吸管、劇烈漱口或吐口水
術後一週內暫時避免使用吸管喝飲料,因為吸管的吸力會在口腔內形成負壓,導致傷口上的血塊脫落,增加乾性齒槽炎的風險。
吐口水、漱口都要盡量力道放輕,避免太劇烈的動作影響傷口的癒合。
5. 遵醫囑服藥並觀察傷口狀況
拔智齒後,我們會開立消炎止痛藥物,應依照醫生指示按時服用止痛藥及抗生素,能夠緩解疼痛並且幫助傷口癒合,同時降低感染風險。
其他注意事項
-
如果傷口有持續性的劇烈疼痛,可能是「乾性齒槽炎」,一定要及時回診。
-
保持頭部稍微抬高,可以減輕腫脹。
-
先不要抽菸或喝酒,避免影響傷口癒合。
如果發現傷口有持續流血、劇痛或有異味產生等異常情況,應立即聯繫牙醫進行檢查與處理!
拔完智齒有什麼飲食限制嗎?
術後飲食選擇是幫助傷口癒合、減少疼痛與不適的關鍵。以下是拔智齒後飲食注意事項的詳細指南:
1. 拔智齒後推薦的食物種類
拔智齒後,傷口需要時間穩定,柔軟、可以容易吞咽的軟性或流質食物是最佳選擇:
-
溫的、涼的,並且柔軟的食物:像是稀飯、豆腐、優格、果泥、蒸蛋、馬鈴薯泥等。這類食物不會對傷口造成摩擦或壓力,可以幫助傷口恢復。
-
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像是溫稀飯、溫濃湯、奶昔、果汁(不含果肉顆粒)、布丁、蒸蛋羹等,可以減少咀嚼需求的食物。
-
補充營養:適量攝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可以幫助傷口更快癒合,例如果泥搭配優格、混合蔬果的濃湯等。
2. 拔智齒後應避免的食物種類
某些食物可能會影響拔智齒的傷口癒合,或是讓傷口有感染發炎的風險,一定要注意在兩週內的癒合期先盡量避免食用:
-
辛辣、酸性或過燙的食物:這些食物會刺激口腔內的傷口,可能導致紅腫或發炎。
-
堅硬或顆粒食物:例如堅果、餅乾、脆皮麵包、爆米花等,這類食物可能卡在傷口處,導致血塊脫落或傷口感染。
-
含顆粒的飲品:如珍珠奶茶、果粒果汁等,咀嚼顆粒可能會讓傷口破裂,細碎的顆粒也很容易不小心進入傷口,讓傷口裂開或是發炎。
-
含酒精或碳酸飲品:酒精會刺激口腔,碳酸飲品的氣泡可能使傷口產生不適感。
3. 飲食細節與注意事項
-
要注意食物的溫度:選擇溫的食物,因為太熱的食物可能會影響到血塊。
-
兩週內先不要使用吸管:吸管的吸力會在口腔內形成負壓,這個負壓可能會讓血塊脫落,血塊脫落沒有任何物體覆蓋住傷口幫助癒合的話,就可能引發「乾性齒槽炎」。
-
小口小口進食:每次吃飯時都用小口進食,不要讓嘴巴張太大,可以減少傷口破裂的機會,也可以讓食物避免直接接觸傷口,先盡量用沒有傷口的單側吃東西。
4. 術後初期飲食安排
-
第一天:以流質為主,像是:清湯、果汁(無顆粒)、優格等,先盡量避免咀嚼食物,讓傷口有時間穩定。
-
第二至第三天:可逐步加入半流質食物,如稀飯、蒸蛋、馬鈴薯泥等,注意食物溫度不宜過高。
-
一週內:避免刺激性食物與硬物,直到傷口完全癒合後再恢復正常飲食。
5. 注意多補充水分
-
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有助於傷口癒合,但請避免用吸管喝水。
-
營養液或運動飲料:術後若進食困難,可以選擇富含電解質或營養的液體代替。
拔智齒常見後遺症+處理方法
如果術後照顧不當,可能會讓傷口出現後遺症,我們整理了常見的拔智齒後遺症和治療方案:
1. 傷口血流不止
可能是止血措施未做好,或因使用吸管、撥弄血塊等動作,或是本身有凝血功能異常。因此如果有凝血功能異常,建議在手術前儘早告訴醫生,才有辦法進行相對應的手術策略。
照顧方式:
-
術後緊咬紗布至少1小時止血。
-
避免劇烈運動、吸管飲用及刺激性食物。
-
若血流不止,立即與我們聯絡或回診處理。
2. 乾性齒槽炎
拔牙處的血塊脫落,導致齒槽骨與神經暴露,可能引發劇烈疼痛與口腔異味。
照顧方式:
-
術後48小時內避免用力漱口或舔傷口上的結痂。
-
若出現持續疼痛,需立即就醫,由醫生清創並填補藥物減緩疼痛。
3. 傷口發炎與腫脹
口腔清潔不當或食物殘渣引起細菌感染。
照顧方式:
-
術後24小時內避免漱口,之後以溫鹽水輕漱口保持清潔。
-
遵照醫囑服用抗生素,並避免用拔牙一側進食。
4. 智齒神經痛
拔牙過程中鄰近神經受壓迫或損傷,可能導致局部神經痛或麻木。
照顧方式:
-
症狀輕微時可用止痛藥緩解,通常會隨時間恢復。
-
若症狀持續或加重,需回診檢查是否需進一步治療。
5. 麻醉過敏反應
少數患者可能會對麻醉劑過敏,在麻醉過程中出現皮膚紅疹、腫脹或呼吸困難等症狀,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有相關過敏史,一定要提早告訴醫生。
照顧方式:
-
選擇具備急救經驗的專業診所,能夠有及時應對策略。
- 嚴格口腔顎面外科團隊醫師醫師都經過急救訓練認證,嚴格牙醫也常規備有急救藥物,為您的安全把關。
6. 鄰牙受損
拔牙過程中可能因醫師操作失誤導致鄰牙移位或受損。
照顧方式:
-
找專業牙醫進行拔牙手術,降低操作風險。
-
建議您可諮詢 嚴格牙醫,我們的醫師團隊在拔智齒上的相關經驗豐富,不會傷害到其他健康牙齒。
-
在拔智齒手術後,如果鄰牙有感到不適,一定要及時回診檢查。